老芦读《诗经》(下):《小雅》和《颂》都讲了什么?
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共311篇诗歌被收录其中,所以也有“诗三百”的美誉。相传,《诗经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文学家伊吉甫所收罗,所以他也被尊称为“中华诗祖”,这个称谓也侧面反映了《诗经》的历史职位。而另一个传言是,诗经的编订者,是古圣先贤、万世师表孔子。上一篇,我们聊了《国风》、《风雅》,今天我们来说说《小雅》和《颂》。
小雅:战争、劳役题材流传最广《小雅》共有74篇,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,以西周末年厉、宣、幽王时期为多。《小雅》中一部门诗歌与《国风》类似,其中最突出的,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。
许多人第一次听到《小雅》的诗歌,是那首《采薇》——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靡室靡家,玁狁之故。
不遑启居,玁狁之故。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曰归曰归,心亦忧止。
忧心烈烈,载饥载渴。我戍未定,靡使归聘。采薇采薇,薇亦刚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阳止。
王事靡盬,不遑启处。忧心孔疚,我行不来。彼尔维何?维常之华。
彼路斯何?君子之车。戎车既驾,四牡业业。岂敢定居?一月三捷。
驾彼四牡,四牡骙骙。君子所依,小人所腓。
四牡翼翼,象弭鱼服。岂不日戒,玁狁孔棘。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
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行道迟迟,载渴载饥。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!薇,其实就是荒原豌豆。诗歌开头以“采豌豆”起兴,说自己一年又一年没有回家。
从豌豆发新芽到豌豆发老杈,总说回家却从没回过——有家和没有家没什么两样,因为要和玁狁战斗。从《小雅·采薇》的内容看,这篇是将士戍役,作于西周时期。综合来看,这首诗的主题极其严肃,猃狁的凶悍和周朝将士的坚定,忠于职守。周朝将士的爱国不是通过战场上厮杀画面的形貌,也不是通过家国愤恨来体现,而是通过“不遑启居”、“不遑启处”、“岂敢定居”、“岂不日戒”和他们心田极端思乡的强烈对比来体现的。
至于自然景物,薇的柔弱,依依杨柳,霏霏雨雪,除了说明军士们的生活情况,还与他们心田思乡之情做了强烈对比。不管是爱国之情还是思乡之情,这都是真实的情感。真情实感,也是这篇文章最让人感动的部门。
除了《采薇》,《鹿鸣》、《鹤鸣》、《斯干》等作品也都是《小雅》的代表作。《国风》和《小雅》中关注现实、正确的政治和道德意识、真诚努力的人生态度,被后人归纳综合为“精致”精神。后世诗人往往也提倡“精致”精神,来举行文学革新。
陈子昂叹息齐梁间“精致不作”,李白慨叹“风雅久不作,吾衰竟谁陈 ”,杜甫更是写下了“别裁伪体亲精致”的诗句,白居易称张籍“精致比兴外,未尝著空文”。这种精神,在唐以后的创作中,从宋代的陆游延伸到清末的黄遵宪。《颂》:美盛德之形容《颂》共有40篇。
对于《颂》的释义,《诗·大序》中这样写道:“美盛德之形容,以其乐成告于神明者也。”相对于《风》《雅》,《颂》的内容有其时代局限性,大多数作品是为了向所谓的神明来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。
近代学者也多以为《颂》是宗庙祭祀之乐,其中有一部门是舞曲。在《商颂》中,五篇文章都形貌了商朝的君王尤其是商汤王的孝敬;整个《周颂》,从开头的《清庙》,到第31篇《般》,都在形貌周朝的伟大和周天子的好事;而四篇《鲁颂》也都是祭祀仪式上的赞歌。如果说《颂》真的有什么努力意义,那可能就是人们在经由历史生长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,开始对除了“自然神明”之外的“人”,有了崇敬意识。这,是人类从自然存在到自觉存在的关键一步。
本文关键词:老芦,读,《,诗经,》,下,小雅,和,颂,都,讲了,《,澳门威斯尼斯人
本文来源:澳门威斯尼斯人-www.hfhuanshang.com